4个月三线皆失,国足又遇大灾年
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健】
“全力打好男足国家队18强赛比赛,争取进入小组前四;力争男足U23晋级亚洲杯决赛阶段并取得优异成绩;力争男足U20亚洲杯、U17亚洲杯打入世界杯决赛阶段。”
今年1月,中国足协第12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2025年各级国家队目标正式提出。然而,短短4个月,各级国字号并未因新掌门人宋凯的豪言壮语焕然一新。球迷们收获的,仍是一波接一波的失望。
2月,U20国足(国青队)在亚洲杯1/4决赛中不敌沙特,无缘U20世界杯正赛;3月,国足世预赛两战皆北,附加赛名额之争持续恶化;4月,U17男足(国少队)亚洲杯小组赛两战全败,提前出局……如今,四线折了三线的各级国足,只剩U23国家队(国奥队)将在9月出战U23亚洲杯,为奥运资格而战。
在让球迷失望这条赛道,国足稳定地一如既往。撇开叹息、困惑甚至谩骂,各级国字号为何如此脆弱不堪?
4月7日足球日报,2025年U17亚洲杯小组赛A组第2轮,中国男足U17迎来了与乌兹别克斯坦U17的较量
一场事先张扬的出局
国青大热倒灶,国足技不如人,输球虽然可惜,但仍可以理解。但周一凌晨折戟U17亚洲杯的国少队,则是差得一穷二白。
比起坚持地面进攻、以我为主的国青队,国少队的踢法,完全是打哪儿算哪儿。尽管主帅上村健一有足协主席宋凯力挺,但前者着实是日本教练中提倡技术流的异类。这支国少小组赛前两场的唯一进攻手段,就是后场起大脚找前锋。
诚然,防守反击曾是中国各级青年国家队的看家法宝,尤其在本土主帅执教时更甚。但如今,简单粗暴的“蹲坑偷鸡”,早就没了市场。小组前两场,国少队在射门、射正、定位球、角球、传球次数等核心进攻数据上,全面落后于对手。而比赛后30分钟跑不动、跟不上,两场下来,如出一辙。
尽管两战都是小比分告负,但只要看过比赛的球迷,都不难得出一致的结论:这支一穷二白的球队,输少了。
但比场面凌乱更令人无语的,是这支球队的精神状态。不容有失的小组次战,奏国歌时10号艾比布拉紧抿双唇,一字不发;而替补席上的几位球员,甚至在国歌声中有说有笑。
毫无疑问,从战术设计到大赛备战,从球员情绪到临场发挥,这支U17出了大问题。但过去两年,这支外界公认建队时天赋更高、表现更好的球队,还是另一番景象。
2023年9月,这支U17男足的前身在恒大足校教练中村雅昭带领下,以集训队形式参加东亚杯比赛。他们在小组赛战平韩国,以小组第一晋级;决赛常规时间战平日本,点球大战获胜,获得了首届U15东亚杯冠军。
而在去年的U17亚洲杯预赛中,U17男足2比2战平夙敌韩国。尽管未能拿下比赛,但场面上完全压制对手,艾比布拉、魏祥鑫等球队骨干更被视为中国足球的未来。
然而,由于中村雅昭没有亚足联职业级教练员证书,临时带队的他最终被同胞上村健一取代。在此之后,U17男足的建队思路和战术设计,地覆天翻。
上村健一
在U17男足肇建年代,恒大与鲁能两大足校精英撑起了球队脊梁。但待到球队出征沙特时,来自恒大足校的防线核心张洪福,没伤没病却意外无缘大名单;而原本踢前锋的王一,披着11号球衣当起了右后卫。
比临阵换将更致命的,是U17男足的备战。
去年,U17男足只参加了罗马尼亚四国赛、沈阳四国赛等6场国少队之间的热身赛,加上4场预选赛,合计只有10场比赛练兵。而今年需要正赛出成绩、争名额的当口,全队只和印尼、朝鲜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“假想敌”,踢了2场友谊赛。
更令人无从理解的是,明明比赛偏少、临场经验匮乏,上村健一却在集训备战阶段婉拒了各类热身赛邀约,理由令人发噱:“输球会引发舆情。”
毕竟,在广东的闭门集训期间,U17男足先后和07精英训练营对阵2场,全数败北;加上输给印尼和朝鲜,4战全败,1球没进,丢了8个!
足球,永远是一项说真话的运动。讳疾忌医,从来都是输球的捷径。
“天赋一届比一届高”“更惊喜的还在后面”……2月国青队败走U20亚洲杯后,不少球迷在惋惜之余,曾如此自我安慰。
然而,乐观的中国球迷,虽然心态可嘉,但不该忘了,这届惨淡的U17国少之前,如今在国青队风生水起的王钰栋、蒯纪闻和刘诚宇们,实则在2年前的2023U17亚洲杯上,有过更不堪回首的记忆。
那届亚少赛,中国队首战就被塔吉克斯坦逼平,随后面对澳大利亚又输了3比5,而在收官战非赢不可的情况下,那支国少队最终0比3完败于沙特,垫底出局。名次和比分上,比如今的小老弟们更惨。
眼熟吗?没错,又是沙特,又是那个被中国球迷认定,能被各级国字号战而胜之的“伪强队”。
十八强赛,国足主客场两负对手。虽然均是1球之差,却也是实打实的1分未得。U20亚洲杯,国青队被沙特读秒绝杀,无缘四强。而在U17亚洲杯上,又是沙特给了国少开门黑。
与去年10月参加U17亚洲杯预选赛时相比,如今的这支国少队可谓面目全非。上观新闻
尽管在3年前的世界杯上战胜了当届冠军阿根廷,但平心而论,沙特已经不是亚洲足坛的顶流。
2年前的亚洲杯上,小组赛收官战被泰国逼成白卷的沙特,1/8决赛就被送回家;而如今的18强赛上,早早炒掉名帅曼奇尼的他们,面对日本、澳大利亚和印尼全无胜绩,甚至连手拿把攥的西亚小兄弟巴林都拿不下,但唯独面对中国队,6分拿满。
上世纪,中国队面对沙特不乏提气的胜绩,但在2025年,沙特却从昔日手下败将,成了克星。这出“变形记”背后,恰恰是沙特深耕青训的必然。
2023年,中国足协公布了全国U17年龄段的注册球员人数。600人的体量,意味着如今那支U20国家队虽然被寄予厚望,实则仍是矬子里拔将军。而作为对比的是,同年的沙特在人口不足中国1/20的情况下,拥有多达200万注册青少年球员,仅U17年龄段就有超过15万人接受系统训练。
双方的选材比,是一边倒的250:1。
而在2年后的U17亚洲杯上,双方的差距更为明显:沙特U17超过1/3球员有沙特职业联赛出场经历,核心中场阿卜杜拉已在欧冠青年联赛出场6次,替补席“奢侈”地坐着三位旅欧梯队球员;而反观国少队,唯一有职业联赛经验的魏祥鑫仍在为保级队效力,经验和眼界之差,尽在不言中。
这也不难理解,为何“圈地自萌”的国少,会在对手面前束手无策,会踢了1小时就体能耗尽、动作走形。而完全按照成年队赛事强度比赛的沙特队,“拿捏”国少,正如其主帅马塔里所言:“我们处理失误的能力决定了比赛。”
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双方的“代差”——沙特在丢失球权后平均5.3秒就能形成反抢,场均完成32次高强度冲刺,高出中国队47%;在二点球争夺中成功率高达68%。而与之相形的,是国少队2个丢球,均在攻防转换时落位不及,被对手轻松击破。
这样的场面,在18强赛何尝不是?国足主场负于沙特之战,10打11的客队,凭借两个一模一样的角球完成逆转。
曾几何时,高空轰炸是国足对付沙特的利器,但如今,却被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进步何其微茫,还债何其漫长
回到开头,自2008年北京奥运至今,持续无缘洲际赛事的各级国字号,出线早已成为奢望甚至空想。偶数年的夏天,中国球迷早已习惯旁观。他们的希望,早在奇数年的预选赛提前破灭了。
中国足协新任掌门人宋凯履职以来,伴随着足球反腐的持续推进,联赛和国字号逐步告别混沌。然而,在低谷中爬坡的中国足球,仍要为10余年来的短视、粗放和胡作为,不断埋单。
比“还债”更可怕的,是眼下国足尤其是青年国字号的进步,放在亚洲范围,实则并不那么值得欢喜。
2015年3月,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正式颁布,生于2007和2008年的足球儿童,成为方案中重点提及的培养对象。站上“风口”的他们,恰是如今U20、U17国足的核心年龄层。
比起U20国青,U17国少的选材至少从数量层面,要好上许多。然而,2008年龄段是中国足球青训由低谷掉头向上的一个拐点,并非真正的高峰,而那些从小学一、二年级就接受系统青训的孩子,实则也因师资力量的匮乏,未能充分“涨球”。
更扎心的现实是,痛定思痛的中国足球,10年来的努力,或许仍从起跑线上就落后了。
仍以沙特为例,沙特足协早在2014年就启动“2030愿景”,每年投入2.3亿美元打造87所精英足校,更打破球员不得海外效力的传统,输出大批青年才俊前往欧洲俱乐部梯队,接受原汁原味的青训。反观中国足球,直到2023年才真正落地青训补偿机制,“12岁退役”仍是足球少年无从回避的痛点。
在各级国字号连年溃败的当口,指望一两代青年球员冲出亚洲、走向世界,愿望单纯得几近直白,但之于眼下的中国足球,仍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耐心,永远是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最稀缺的品质。而在政绩观和成绩观的冲击下,肩负避免“四大皆空”使命的国奥队,9月的U23亚洲杯尚未来临,已经压力拉满。
在热望中归于失望,然后由下一代延续失望,这,或许就是各级青年国字号无从逃避的宿命。
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,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,每日阅读趣味文章。
上一篇:天才的盾牌与魔术师的恶作剧:亚亚图雷回忆巴萨黄金时代
下一篇:返回列表